QQ戳一戳和视频贴纸功能
当创新颜值的提升超过对健康阈值的关注,泛滥过度影响的将会是我们对真正功能的在意。去除炫技的成分,不断推进建设内容过滤,根据自身媒介、特点为用户量身定制,听着像是一条更可行的路。而模块化的尝试,正是QQ迎合年轻人的秘密。QQ的创新故事回头再看前日社交领那场被渲染的“大战”,从社交生态上看清他们各自的切入策略并不难,而在确认了上述的事实之后,讨论在属于QQ的时间轴上,到底留下了多少对后来创新者的启发,是不是更有意义?回顾QQ初期的生长历程,可以感受到的是其强大的流量召集能力和对创新的敏锐度。不断拉入影响力巨大的“社交因子”,不仅为平台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话题性,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用户流量。这样的崛起形式已经内化为QQ创新的基因,至少在十多年前,它就已经是这个国民工具之所以称霸中国互联网的原因。可以说,QQ是最早践行社群概念的大型社交产品。用户在QQ上历经着社交不同时代的功能创新巨变,它快速建立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认知,也占领了用户的心智。比如,趣味社交和偶像崇拜被看成是社交2.0时代的创新重点。当多闪等产品通过一连串功能发布来吸引年轻人时,也许少有人注意到QQ的那些里程碑节点。为了强化年轻人群的趣味社交感受,QQ曾在几年前就推出了厘米秀这样的产品,它结合了个性角色、装扮,个性聊天动作,集贴纸玩法等多重元素,在从2016年1月上线至今,成为在将近十亿用户量级的手机QQ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互动功能之一。QQ厘米秀
可是类似这样的创新很少被提及,因为其热度远不如受到挑战更容易被渲染。类似这样的创新,几乎是腾讯这家社交巨头的“家常便饭”,由于在用户量上具有绝对优势,对它的思考因为存在了“市场试错”的价值,而具有更大的研究意义——比如在新技术的尝试上,自2016年起,QQ就在AR上不断探索,创造了赢取下一个入口的机会。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尝试,也让行业看到了具有社交基因的AR技术拥有的具体社会价值和意义。QQ-AR扫百元纸币了解知识
而坦白说、变声功能、养火等,都是QQ吸引年轻人群,并切实验证有效的功能创新——可以想见的是,这些功能的上线,自然经过足够的分桶测试、用户数据跟踪,他们的反映,是市场回应的肯定答案。一个事实是,QQ作为当前年轻用户的沉淀池时,众多需要已经被验证,在这个基础上的需求分化,确实可以容许多款社交产品的出现,但面向年轻人的调研和研究,也许无人比QQ更深刻。对于用户来说,随着他们在碎片化时间持续面临被挤占的局面,易用的产品门槛,以及操作习惯,仍将让头部产品QQ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安全港。创新之役我们鼓励创新,这是推进社交产品形态讨论的必然功课,QQ也不例外。但关于这个答案到底会是怎样,可能唯一可以确认的是,他可能悄然出现在某个细节,某个功能,某个体验的微妙调整,但唯独不会迎来一场盛大的发布会。#专栏作家#奉政坊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。金融平台VENA运营总监,关注互联网金融、泛娱乐创新。作为数据分析师和产品运营,主导策划过产业链金融、手游等产品运营模式。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,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,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,邮箱2522407257@qq.com。更多相关资讯,请到巅云www.yx10011.com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.yx10011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