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你和你的产品是什么关系?来看看天天问小伙伴是怎么说的吧~enjoy~问题做一款自己都不喜欢的产品,要如何突破心理障碍?@天天问描述如下先来一个小调查,各位都喜欢自己公司的产品吗?或者认可产品的长期价值吗?好了 ...
你和你的产品是什么关系?来看看天天问小伙伴是怎么说的吧~enjoy~ 问题做一款自己都不喜欢的产品,要如何突破心理障碍?@天天问 描述如下先来一个小调查,各位都喜欢自己公司的产品吗?或者认可产品的长期价值吗?好了,下面开始描述环节~
精选回复@李白斗酒忘记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, 也解决了我与你相同的困惑:“作家不应有了灵感才去写作, 小姐不应有了欲望才去接客。”话糙理不糙,这句话原本讲的是坚持。但是这句话适用于人生、职场各个场景下。放在职场道理也是相通的,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。通常面对这种问题,大家的态度无非是要么换,要么忍。但是很少有人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。首先这是职业操守的问题,职业操守让你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,认真且努力地完成这份工作,这个项目。你的情绪可以影响你的工作态度,但是不能影响你的工作结果。说的玄虚点,不喜欢自己接手的项目是一种执念。个人喜好是可以变化的,“听说”地产大佬王石曾说过他每天会强迫自己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,日日如此,经久之后已经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了。听起来像鸡汤,但如果真正做到了,也是自我的一种突破。我们也许做不到像王石那样有魄力,但至少尝试让自己努力克服下不喜欢的项目,突破自己的这一小块心结。共勉。 精选回复@赖gao“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定位,产品经理,而不是ceo,我们到公司就是去解决问题的,而不是去创业的。”听一位朋友说过类似的话,从职场的角度来看,越想越觉得是这样。昨天,全公司开了一个年终绩效会议,会上CEO说今年只有唯一一个绩效5分满分的员工,是一名UI设计师。给他满分的原因是,他不仅从来毫无怨言地很好完成了他本职内的工作,也把本来不属于他本职范围内的工作——没人做的、或者别人做不好的,都做的很好。而且他是唯一一个另外三个部门的人都说他做的不错的人。轰烈吗他平时的工作工程?肯定不轰烈;热闹吗?也不热闹。后来慢慢发现,“优秀员工”也好、“爆款产品”也好,其实都不是轰轰烈烈地诞生的,相反,其诞生过程几乎与任何一款普通的产品一样,是极其平常、极其平静的设想、探讨、迭代的过程。人们看到的“轰动一时”,只是从外界看起来的果而已。《孙子兵法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功。这句话和上面的问题字义上的意思不一样,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相通的。 精选回复@一只秋看到这个问题的推送就忍不住立马点开了,与我目前的处境太贴切了。目前我在做的产品就不是我喜欢的,甚至我都不是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……可能有些人会问说既然不喜欢,又为何要来做呢?当初选择也有一些考虑,一个是当时所处的环境,另一个是没深入了解之前也不知道会那么的不喜欢……总之,就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。如今,我在这坑里已经1年多了,确实是有些话可以说说。才入职的时候觉得很煎熬,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,不想去深入研究用户行为,不想去细致地打磨做出来的产品,甚至都不会给朋友推荐自己做的产品。现在的话,已经好多了,虽然还是不会向朋友推荐自己做的产品(毕竟身边朋友也不是它的受众),但是偶尔会拿出产品的一些案例来与朋友们交流分享,不再逃避也不再觉得难受。好了,铺垫结束,进入正题,简单来讲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面对。这个社会有自己的规则,如果目前还没有能力去改变他,那么去适应他是最好的选择了。首先,产品经理是个解决问题的岗位,而不是去制造问题。一定要本着这个初衷去做产品,去解决用户的问题,理解他们的诉求。所以,当我们接手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产品的时候,可以尝试把自我意识抽离出来,像法官一样客观的去看待它,去分析它。毕竟,存在即有理,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,做产品切忌把自我感觉看的太过重要,而忽视客观事实。然后,优化产品的时候避免不了要与用户交流,去了解他们的想法,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戏精附体了。人生如戏,全靠演技。在偶尔的那几个关键时候,把自己想象成产品的受众,把核心用户的标签都贴在自己身上,去跟用户交流,假装自己是他们的一员,收集需求,分析场景。说不定演着演着你就喜欢上这个产品了呢~虽然我并没有……(无奈脸.gif)上面说的好像都很玄学,再来点实际的吧。在工作中,如果有机会,尽量去争取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产品方案,没有机会的话就自己去创造机会。举几个例子:比如现在的微信小程序挺火的,如果你们公司也决定做一款微信小程序,那么你应该尽量去争取进入这个产品组,这样的话,你会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新产品线的经验,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是有利的,并且在做新产品线的过程中,你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,也能更系统的认知一种产品形态;再比如说,你发现目前的产品有些第三方服务表现得不尽如人意,那么你可以去找寻这类第三方服务,横向对比找出最优方案,再向公司宣讲更换第三方服务。这样的话,你可以从0到1的领导一个小的产品方案,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哦。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团队,如果在具体工作中获取不到成就感,那么就多跟团队的人接触,互相学习,吸取他人好的一面,补足自己的不足点。格外的附加福利是,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产品,那么你肯定不会100%的投入进去,剩下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,给自己充充电,报个培训班、学习其他的技能,都是可以的。当然,如果确实觉得做这个产品很痛苦,那么建议你在工作完成的同时一边看看新的机会,也许会遇到真命产品呢~可是这个概率可能不是太高,所以在遇到真命产品之前,最好的方案是做好自己的工作,创造快速提升能力的机会,以后遇到的时候再一举入坑。最后,希望各位同僚都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产品~就酱。精选回复@蕊胖胖我和手头上产品的关系是普通同学,以互帮互助为相处原则。没想过也没主动关心过产品的长期价值,比较关心投入些什么让产品增值进而换取我想要的价值。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,一是我在实习,没有转正机会,在情感投入上比较谨慎。二是无论面对什么产品,从事哪种岗位,目标永远是个人成就优先,锻炼出可迁移能力优先。做一款自己不喜欢的产品,确实比较痛苦。不喜欢手头产品的原因,要么不看好产品所在的垂直领域发展;要么产品处于公司产品链边缘、随时被淘汰、朝不保夕;要么团队成员不给力,早晚做死产品;要么胸怀大志无处伸张;要么逐渐发现不喜欢、不适合做产品。如何突破心理障碍呢?最大的心理障碍是在当前的状况下看不到实现目标的希望。
精选回复@我换ID了!希望大家都是第一种情况,即使不是也希望能慢慢转变成第一种。很幸运的自己属于第一种情况,同事也是,都是基于热爱这个兴趣点才加入这个团队的。所以无论是做自己本职工作还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都非常愉快。很多人可能是第二种情况,虽然不是非常热爱,但是至少认可,至少能正常的完成相关工作,不会乱来。如果是第三种情况的话,作为产品,如果做的产品自己都不愿意用,那用户怎么会用呢?在这种消极态度下,产出的方案可能已经很难满足、解决用户的需求了,会出现很多问题,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公司的不负责,辜负公司的信任,浪费自己的时间。要么就说服自己认可这个产品,要么就放弃,不要不认可这个产品的同时又负责产品。精选回复@暗中观察辞职是不可能辞职的。精选回复@ytw我觉得这个问题得用一个矩阵图来回答 才具有指导意义,等我酝酿一下。最后我却搞了个计分表:首先给自己的公司按这几个维度打分计算出平均分。(维度可以自定义一下)精选回复@小Ga姐姐记着,不是为了做产品才去做的。是为了提升自己短板能力才去做的。如果连不喜欢的产品都能做好,那喜欢的产品就能做的更好了。精选回复@Zhiyu我确定大部分人都在做LZ定义的不喜欢的产品,然而,其实我们应该找为什么不喜欢,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。我猜可能是LZ可能不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,甚至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所负责产品的定义。或者说LZ对自己产品的付出跟所得到的结果不成正比,导致自己越来越妥协,越来越挫败,越来越不感兴趣。我们试想一下,我离开了这个产品,难道下一家确定是你感兴趣喜欢的么。总结也是我给出的答案,其实就是结果不能及时反馈,让自己越来越没兴趣,其实就跟打游戏是一样的,你充钱了,马上变强,变强后,PK就NB了。自然就感觉很爽。尤其是90 00 后,对及时反馈看的尤为重要。从小做起精选回复@aliga这个问题里面核心关键词是“喜欢”,很多时候我们考虑喜不喜欢自己的产品,可能会有很多出发点,排除个人情感倾向、擅长领域不匹配、或者个人成长方向等客观因素。我仅基于产品层面来谈谈个人看法,若产品本身问题:
|